让祖国的语言文字奇葩在校园绽放
发布时间:2013-09-16 00:00:00 浏览次数: 次
——海安县海陵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掠影
追溯海安县海陵中学的历史可谓厚重而又坚实,从著名的爱国老人韩紫石创办至今已历70余年的风雨洗礼。校园内,香樟葱茏,绿草如茵;碑石林立,书香浸润,文化气息浓郁。近年来,学校秉承“为了师生共享成功,让规范管理一切”的办学理念,全面贯彻教育方针,扎实推进语文教学改革,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、美誉度。学校把语文教学改革作为一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,十年来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在江海沃土上璀灿夺目。
1.开放语文第二课堂
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,开放了十多个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的语文第二课堂,从学校和年级两个层面,让学生自主选择,每周五下午活动。每个年级的社团课程中都有阅读欣赏、诗文诵读、课本剧表演等,同时,学校为在汉字研究、朗诵演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开辟了校级“国学基础”、“书写书法”、“诗文诵读”、“灵石文学社团”等兴趣小组,每星期三下午由老师专门辅导,课堂同时对家长和社会开放,让家长和社会见证孩子的成长。
2.营造书香浸润校园
“晨诵午书”,早上坚持晨读,中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“午间半小时规范汉字书写”,这已成为海陵师生特有的生活享受。 “走近文化名人”,我们先后邀请了秦文君、于丹、曹文轩、李镇西、彭成、李阳、周录恒等来学校讲学,分年级开展亲子诵读、主题征文、课本剧表演、图书漂流等活动。通过评选“书香学生”、“书香家庭”、“书香老师”等活动,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。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、一景一物成为学生感悟生活、学习语言的鲜活教材,学校以嵌字、橱窗、条屏、喷绘、石刻等,老师办公室写有“语言文字水平是教师的第二仪表”,让校园充满书香,让老师多点书卷气。
3.探索课堂的教学改革
规范而又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。学校以新课程标准和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”为蓝本,深入领会新课程、新基础教育的深刻内涵,积极开展课题研究,分别于1999年至2003年结合新课堂标准思想,开展省级重点课题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”; 2003年至2006年进行“李镇西教学思想”学习研究; 2006年至2008年进行“余映潮板块教学”模式应用探究; 2008年至2010年致力于“初中语文三四五高效课堂”的构建研究,《中国教育学刊》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。通过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探索,我校语文教学基本形成了“三四五高效课堂”教学模式(“三突出”为突出学生本位,突出三维目标,突出基础习惯;“四强化”为强化激情感染,强化授课条理,强化启发思维,强化文化熏陶;“五环节”为精心导入、精讲示范、质疑消化、归纳小结、迁移练习)
4.积累丰硕的教育成果
十年来,学校先后被评为 “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”、“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”、“江苏省汉字考级特色学校”、“南通市江海小记者活动基地”、“南通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”、“南通市青少年行为规范示范学校”,今年六月,被江苏省教育厅推荐评审“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”,今年十二月被教育部语用司和国家语委联合表彰为“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示范校”。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,参加国家级、省级教学比赛1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,发表语文教学论文300多篇。学生语文素质教育成果丰硕,在中学生作文、规范汉字书写、书法、纵横码汉字输入、诗文经典诵读、全国语文知识等各项竞赛中,共有150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,其中学生共参加六届江苏省现场作文大赛就五获一等奖。学校还先后与韩国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合作进行汉语教学,走出了一条国内、国际相结合的汉语教学改革之路。
用户登录